Friday, December 26, 2008

机器人被机器化

偶然心血来潮,上youtube看了几部关于人性化机器人ASIMO的短片。


11月尾,经常看到ASIMO在马国巡回演出的新闻,当时对它还是一知半解。

到访槟城短短几天,在皇后湾广场的几场公开巡回演出,没能到场支持,只因教育文凭考试在旁碍事。

不久前,哥哥从新国归家时,带回了一本关于ASIMO机器人的小册子。

仔细阅读下,才对这新科技有些了解,就只有那么一点点。


据说,丰田负责开发的ASIMO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一代又一代,精益求精,只求更美好,让人类的生活更好过些。

宣传短片已经告诉了世人,失败与挫折更是不在话下。



如果没看过短片,实在很难相信,ASIMO的动作能做得如此顺畅,不像一般机器人会一拐一拐的。

跑步端茶踢球跳舞骑脚车爬梯子,甚至是当上管乐团的指挥,它的动作都是那么地讨人欢心,那么地被受瞩目。

为何人们要制造机器人,我们真的很需要它吗,没了它就无法过生活?

林林总总的答案,已经成为人类的借口,继续开发机器人可以带领小地球昂首迈向另一个高峰,也可以是无人能拟补的历史性错误。


短片里有一幕让思绪停顿了一下,是机器人看着电视机,上头装着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的那一小段。

套句洪师的话,是生活被科技化,还是科技被生活化?

五十年后,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我身上。

看着电视机,上头装着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我发现我已经是个机器人了。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时光倒流

隔了一段时间,重遇大家。

凯铭与菲殷发起的同学聚会办得挺成功,二十几位老同学围着四个炉,有说有笑。


光顾淦火锅已经有段时间了,每回与朋友的火锅大食会总是不到十根手指就数完了。

这回的老同学聚会,出席人数比上次的聚会多出了好多。

(小小声地说:上次聚会我也没去,呵呵)

正如Oyaya所说的,二十几个人像饿鬼般,又烤又煮,停不了手。

不懂是否太久没见面了,有些生疏,说活也支支吾吾的。

有些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变了很多,从身高、脸颊、样貌到说话的方式。


03年从公民二校毕业后,最后一次重返校园是中三考完政府检定试的那一天。

我对小学的生活没多大印象,冥冥中只勉强记得些零零散散的画面。

8点钟到场,围啊围,说说笑,聊些有的没的,再望一下手表。

哎,时间果真飞逝而过。

围啊围,围啊围,围啊围。

Saturday, December 06, 2008

结束在1031(上)

10月31日,是告别的时候了。


抵达学校时,已经是7时30分了。朋友们都早已绑上了深蓝色的毕业领带,整齐的校服,各各春风满面。


白板上写着大大的5SA1,周围尽是全班同学的名字。

咔嚓声不断,拉了好几位朋友 来合照。

整座中五教室都好热闹,绵绵细雨的早晨,异常地热闹。

我们兴奋的心情完全不被外边的雨水给熄灭。


第一天踏入中学门槛,到最后一天离开母校,这种感觉好奇妙,就好像一眼瞬间发生的事情一样。

当年好侥幸地踏入了这所学校,就像奇迹般发生在我身上。


“以后,你要进那间中学?”

“.......不懂”


6年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钟灵那么一所学校,我只知道哥哥在这里面念书,我对它的了解就这么简单。

5年过了,我好像长大了。

嗯,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可以很诚实地说,中一第一次的测验,我没很仔细地去熟读那必考的十大信条。

爱吾钟灵,是我唯一学习到的东西。


真正认识母校历史,是从好几年前姑姑送来的一本书上,关于校父,陈充恩校长的纪念册。

了解母校,是从去年的90周年庆典上及一部分是从资深老师口中获知。

没仔细阅读,还真不知道原来学校有那么深渊的历史事迹。


因为有任务在身,去年的校庆,一连三天都呆在学校内,深深的感受到了老校友爱吾钟灵的精神。

“你看......你看......以前我们就是这样......那样的......”

参观文物馆时,不经意地听到一位年轻校友这样告诉他身旁的女生。


8时35 分,学长已经在外催促我们到外边排队。

可惜,他没成功,我们班的人都好不听话。

最后一次和班主任拍下全家福时,那中三学长站在门外,一副很紧张的样子,但又不好意思打扰我们。

回家看了那照片,还好很满意。


5SA1 ,静动皆宜,我是这么认为的。

5SA1 的朋友们,到了毕业那天我可能还不太了解每一个人,但中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在这里度过,是在一片欢乐声中走过。

不懂我们何时才会再相聚,再重回我们在班上一堆人挤在一起谈天说地的那段时光,从地说到天。

我们还要站在门口,看那竖立在大草场的百年老树。

分散了没关系,只是我们一定要时常保持联络。

我们再也没机会一起上课了。

[附加]:
更多照片请浏览或点击我的毕业相簿

Tuesday, December 02, 2008

圆缘,缘圆

第一眼看到那厚达700页的毕业刊,嗯,很满意。
a

毕业刊派发那天,我没到场帮忙,无法看到同学们拿到书时的表情。

是开心?还是失望?我不懂。

今年的毕业刊封面及封底色彩十足,大大的主题《圆缘》看得很清楚,可惜近看起来,有点脏兮兮,遗憾。

我个人认为,扉页做得挺不错,介绍做得很好,摄影也极有水准。

个人资料方面打破了历年来的传统,一般上都是六位学生在同一页。今年采用了四位学生一页,一左一右一左一右,效果是挺不错,问题也不会很大,可惜空缺太多,的确有点浪费位子。

不想浪费位子的,不妨可以让朋友们在个人资料旁的小空缺,签上大名。

(小小声地说:学生留言有很多,很可爱的名句。J

班级介绍方面,我还挺满意,错误不会太多,也不会很明显。最搞笑的班级介绍,毫无疑问地落入5SA3的手中。

今年的学生作品还挺多的,特别是华文作品。背景的图案也不会太单调,都是一些与作品有关的小设计。

广告很显然地占了整本毕业刊的一半,多达300余页。厚厚的毕业刊要拿出街,显然不是件易事。

第六十七届高中毕业纪念特刊发表会后的几天(这是自己加上去的),看到了很多对毕业刊的评论,从部落格,从MSN,可惜报章上没有。看到的、听到的,尽是一些批评的声浪,到目前为止,朋友们给我的意见都是些不悦耳的。

说得难听点,是批评。

因为职位关系,我没什么机会参与整本书的出版过程。我尝试以中立角度来评论毕业刊,可惜总会偏向筹委会。

中四那年,有幸从567位学生中被相中加入毕业刊筹委会,实属难得,满怀期待的心情,以为自己会很投入,可以和其他同年的筹委合作无间,可惜每回大家都是在忙自己的份内工作,显然没什么合作精神。

一年多的时间,要大家像好朋友般一起做事,不简单。

好几十次的筹委会议,从来都没有100%的出席率。仅有一次,是在G酒店的庆功宴上。

筹委会成立后不久,一直都在忙着处理财政事务,开户口、记录广告收入、处理收据等,但是绝对不是翘着二郎腿,在数钞票。

到了快收拾手尾时,课业及其他团体事务一直向我这里压过来,搞到对毕业刊的事务也不闻不问,就好像忽略了它一样。

说起来,还有些愧疚。

(心里想:嗯,写到这里就行了。考完试后,有点懒惰,敷衍一些,呵呵)

厚厚的毕业刊里,最喜欢的部分还是打开来第一页的13个字,很有意思,一直反复地看,写得太妙了。可能因为我太肤浅了,只钟情于这两行字。

手牵手,圆成缘。

曲终人散,缘仍圆。

哎,好累

敌军攻势猛烈,频频向我军开战。

11月11日直到12月1日,难熬的20天。


原本想写写一些考试的心得,可是今晚看来是没什么心情写了。

我似乎已经忘了考试的感觉。

我有尽力吗?

我不懂,好像还有些吊儿郎当。

战死沙场,一踏糊涂,正好可以给考试画上终结。

考完试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知道可以暂时与书本分离。

结束了一切,可以暂时卸下沉重的包袱,好好地休息一番。

哎,好累。

今晚总算可以睡场好觉了。

[读者啐啐念:怎么最近的博客都那么懒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