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26, 2008

机器人被机器化

偶然心血来潮,上youtube看了几部关于人性化机器人ASIMO的短片。


11月尾,经常看到ASIMO在马国巡回演出的新闻,当时对它还是一知半解。

到访槟城短短几天,在皇后湾广场的几场公开巡回演出,没能到场支持,只因教育文凭考试在旁碍事。

不久前,哥哥从新国归家时,带回了一本关于ASIMO机器人的小册子。

仔细阅读下,才对这新科技有些了解,就只有那么一点点。


据说,丰田负责开发的ASIMO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一代又一代,精益求精,只求更美好,让人类的生活更好过些。

宣传短片已经告诉了世人,失败与挫折更是不在话下。



如果没看过短片,实在很难相信,ASIMO的动作能做得如此顺畅,不像一般机器人会一拐一拐的。

跑步端茶踢球跳舞骑脚车爬梯子,甚至是当上管乐团的指挥,它的动作都是那么地讨人欢心,那么地被受瞩目。

为何人们要制造机器人,我们真的很需要它吗,没了它就无法过生活?

林林总总的答案,已经成为人类的借口,继续开发机器人可以带领小地球昂首迈向另一个高峰,也可以是无人能拟补的历史性错误。


短片里有一幕让思绪停顿了一下,是机器人看着电视机,上头装着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的那一小段。

套句洪师的话,是生活被科技化,还是科技被生活化?

五十年后,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我身上。

看着电视机,上头装着摄像机,镜头对准自己,我发现我已经是个机器人了。

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时光倒流

隔了一段时间,重遇大家。

凯铭与菲殷发起的同学聚会办得挺成功,二十几位老同学围着四个炉,有说有笑。


光顾淦火锅已经有段时间了,每回与朋友的火锅大食会总是不到十根手指就数完了。

这回的老同学聚会,出席人数比上次的聚会多出了好多。

(小小声地说:上次聚会我也没去,呵呵)

正如Oyaya所说的,二十几个人像饿鬼般,又烤又煮,停不了手。

不懂是否太久没见面了,有些生疏,说活也支支吾吾的。

有些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变了很多,从身高、脸颊、样貌到说话的方式。


03年从公民二校毕业后,最后一次重返校园是中三考完政府检定试的那一天。

我对小学的生活没多大印象,冥冥中只勉强记得些零零散散的画面。

8点钟到场,围啊围,说说笑,聊些有的没的,再望一下手表。

哎,时间果真飞逝而过。

围啊围,围啊围,围啊围。

Saturday, December 06, 2008

结束在1031(上)

10月31日,是告别的时候了。


抵达学校时,已经是7时30分了。朋友们都早已绑上了深蓝色的毕业领带,整齐的校服,各各春风满面。


白板上写着大大的5SA1,周围尽是全班同学的名字。

咔嚓声不断,拉了好几位朋友 来合照。

整座中五教室都好热闹,绵绵细雨的早晨,异常地热闹。

我们兴奋的心情完全不被外边的雨水给熄灭。


第一天踏入中学门槛,到最后一天离开母校,这种感觉好奇妙,就好像一眼瞬间发生的事情一样。

当年好侥幸地踏入了这所学校,就像奇迹般发生在我身上。


“以后,你要进那间中学?”

“.......不懂”


6年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钟灵那么一所学校,我只知道哥哥在这里面念书,我对它的了解就这么简单。

5年过了,我好像长大了。

嗯,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可以很诚实地说,中一第一次的测验,我没很仔细地去熟读那必考的十大信条。

爱吾钟灵,是我唯一学习到的东西。


真正认识母校历史,是从好几年前姑姑送来的一本书上,关于校父,陈充恩校长的纪念册。

了解母校,是从去年的90周年庆典上及一部分是从资深老师口中获知。

没仔细阅读,还真不知道原来学校有那么深渊的历史事迹。


因为有任务在身,去年的校庆,一连三天都呆在学校内,深深的感受到了老校友爱吾钟灵的精神。

“你看......你看......以前我们就是这样......那样的......”

参观文物馆时,不经意地听到一位年轻校友这样告诉他身旁的女生。


8时35 分,学长已经在外催促我们到外边排队。

可惜,他没成功,我们班的人都好不听话。

最后一次和班主任拍下全家福时,那中三学长站在门外,一副很紧张的样子,但又不好意思打扰我们。

回家看了那照片,还好很满意。


5SA1 ,静动皆宜,我是这么认为的。

5SA1 的朋友们,到了毕业那天我可能还不太了解每一个人,但中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在这里度过,是在一片欢乐声中走过。

不懂我们何时才会再相聚,再重回我们在班上一堆人挤在一起谈天说地的那段时光,从地说到天。

我们还要站在门口,看那竖立在大草场的百年老树。

分散了没关系,只是我们一定要时常保持联络。

我们再也没机会一起上课了。

[附加]:
更多照片请浏览或点击我的毕业相簿

Tuesday, December 02, 2008

圆缘,缘圆

第一眼看到那厚达700页的毕业刊,嗯,很满意。
a

毕业刊派发那天,我没到场帮忙,无法看到同学们拿到书时的表情。

是开心?还是失望?我不懂。

今年的毕业刊封面及封底色彩十足,大大的主题《圆缘》看得很清楚,可惜近看起来,有点脏兮兮,遗憾。

我个人认为,扉页做得挺不错,介绍做得很好,摄影也极有水准。

个人资料方面打破了历年来的传统,一般上都是六位学生在同一页。今年采用了四位学生一页,一左一右一左一右,效果是挺不错,问题也不会很大,可惜空缺太多,的确有点浪费位子。

不想浪费位子的,不妨可以让朋友们在个人资料旁的小空缺,签上大名。

(小小声地说:学生留言有很多,很可爱的名句。J

班级介绍方面,我还挺满意,错误不会太多,也不会很明显。最搞笑的班级介绍,毫无疑问地落入5SA3的手中。

今年的学生作品还挺多的,特别是华文作品。背景的图案也不会太单调,都是一些与作品有关的小设计。

广告很显然地占了整本毕业刊的一半,多达300余页。厚厚的毕业刊要拿出街,显然不是件易事。

第六十七届高中毕业纪念特刊发表会后的几天(这是自己加上去的),看到了很多对毕业刊的评论,从部落格,从MSN,可惜报章上没有。看到的、听到的,尽是一些批评的声浪,到目前为止,朋友们给我的意见都是些不悦耳的。

说得难听点,是批评。

因为职位关系,我没什么机会参与整本书的出版过程。我尝试以中立角度来评论毕业刊,可惜总会偏向筹委会。

中四那年,有幸从567位学生中被相中加入毕业刊筹委会,实属难得,满怀期待的心情,以为自己会很投入,可以和其他同年的筹委合作无间,可惜每回大家都是在忙自己的份内工作,显然没什么合作精神。

一年多的时间,要大家像好朋友般一起做事,不简单。

好几十次的筹委会议,从来都没有100%的出席率。仅有一次,是在G酒店的庆功宴上。

筹委会成立后不久,一直都在忙着处理财政事务,开户口、记录广告收入、处理收据等,但是绝对不是翘着二郎腿,在数钞票。

到了快收拾手尾时,课业及其他团体事务一直向我这里压过来,搞到对毕业刊的事务也不闻不问,就好像忽略了它一样。

说起来,还有些愧疚。

(心里想:嗯,写到这里就行了。考完试后,有点懒惰,敷衍一些,呵呵)

厚厚的毕业刊里,最喜欢的部分还是打开来第一页的13个字,很有意思,一直反复地看,写得太妙了。可能因为我太肤浅了,只钟情于这两行字。

手牵手,圆成缘。

曲终人散,缘仍圆。

哎,好累

敌军攻势猛烈,频频向我军开战。

11月11日直到12月1日,难熬的20天。


原本想写写一些考试的心得,可是今晚看来是没什么心情写了。

我似乎已经忘了考试的感觉。

我有尽力吗?

我不懂,好像还有些吊儿郎当。

战死沙场,一踏糊涂,正好可以给考试画上终结。

考完试了,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感受,只知道可以暂时与书本分离。

结束了一切,可以暂时卸下沉重的包袱,好好地休息一番。

哎,好累。

今晚总算可以睡场好觉了。

[读者啐啐念:怎么最近的博客都那么懒惰 ? :( ]

Friday, October 17, 2008

马来西亚中文部落格大赛

n天前收到了一封电邮及一通电话,告诉我在部落格大赛获奖。


由南洋商报及马华梳邦区协办的《第一届马来西亚中文部落格大赛》在1月尾推介不久后,曾因比赛名称问题,而在中文博客界里被热烈讨论。

如果没收到那通电话,我几乎忘了自己也报名参加了。

星期二早上,特别从槟城南下到雪兰莪南洋商报总社礼堂参加颁奖典礼。

电邮写着下午1时要抵达,结果颁奖礼接近3 时才开始。


在南洋商报总社大厅兜兜转转了一会儿,才到礼堂内坐下。

坐下没多久,司仪小姐表明她的身份后,告诉我要和我做个简单的电视访问。

我慌了,看来我是没有见过大场面的宅男。


对方是网络电视台常青台的记者小姐,她拿着摄像机,我拿着一个小麦克风, 她发问问题, 我回答,就那么简单。

好几道的问题,我一直不敢直视镜头,眼睛总会不自觉地向旁边看。

原来,做艺人还真的不简单。

快接近3点钟了,场内除了有好几名获奖的著名中文博客外,还有好几十名马华党员,大家都在等待典礼开始。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拿督翁诗杰在几名南洋及马华高层的陪同下,步入礼堂,边走边挥手,还礼貌地向观众握手。

部长是我近年来,其中一位极度仰慕的政坛领袖,周六的马华总会长选举,我绝对支持他。

(省略掉另外两位嘉宾的致词)

拿督翁致词时,依然不改他敢怒敢言的性格,一展他流利的华语沟通能力。


比赛分为五个组别,各组都有三名入围者,其中一位是优胜者,将会捧走1000令吉奖金,及奖状一张。另外两名入围者,则获得500令吉奖金及奖状一张。

我成为最后一个上台领奖的博客,司仪小姐还特别介绍是全场最年轻的得主。

我受宠若惊。

获得《最佳少年部落格》,是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意外。


拍了大合照后走下台,南洋记者把我给拉着,帮我和rb拍了张拿着奖品的照片后,做了个简单的访问。

茶点时间,遇上其中两位评审,互相交流,说了几句。

留个纪念也好。

离开前,和获得《最佳创新部落格》的rb说了几句话,非常认同他说过其中一句,

“我们赚到了。”


[附加]:

1. 预知入围及得奖名单可浏览mybloggercon-《第一届马来西亚中文部落格大赛》

2. 以下这段录像是由常青台拍摄及发行:
(我的名字少打了一个字)

Sunday, October 05, 2008

战役

这将会是一篇很短的博文。

其实我感觉好睏,但又很奇怪地逼着自己边听着李玖哲的音乐边写部落格。
a
a
迷迷糊糊地度过了一个星期的假期,明天又重新开课了。

老实说,有些期待。

我拿起放在书桌上的小月历,点算了从10月5日至到11月11日,距离还剩下多少天。

原来,还只剩下39天。

我相信很快地我连倒数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没把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看得太重,毕竟它对我来说,还不足以影响我的未来。

考得好,只不过是要给自己一个交待,好让自己的高中生涯不会留下遗憾。

“尽力了就好”

我们常把它挂在嘴边。

放心,我也会时时记住。

正如在前一篇博文中提到的,我会把胜过自己比胜过别人看得更重。

既然都写出来,希望自己真的能如此吧。

战友们,一起加油吧!


写到这里,我才知道为何今夜我会逼着自己写部落格。

因为这将会是我考试前的最后一篇博文了。

每一个人的祝福我都会带上战场,我会记在心里。


放心,我会努力的。

加油,隽宏。

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新加坡夜间市区赛

第一方程式赛车(FORMULA 1)是世界上最贵的运动,但是新加坡人玩得起。


刚上了youtube,搜索了关于近两天在新加坡举行的夜间赛。

对F1迷来说,夜间赛的确很新鲜,也是F1历史上的新创举。

新国第一次举办第一方程式赛车,能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准备充足,的确是很不简单,何况是在市区进行比赛。


除了要考量到车手安全,也还要考虑到灯光、公众安全、跑道情况等,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没记错,夜间赛的灯光好像比平时的体育场灯光还要强三倍。

同时,新加坡站也是全亚洲第一次举行市区赛。

[按图放大]

新加坡站全长5.0公里,最高时速每小时300公里。
赛道地点位于MARINA BAY,路途将经过著名的安德聖桥(Anderson Road)、新国大眼睛(Singapore Flyer)、市大厅(City Hall)等等。

写到这里,口水已经留了一尺长。


看来,马来西亚雪邦站已经没了吸引力,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新加坡,包括我。

TG说得对,票价还没比我想象的还要贵。

打算明年要看的,最好早一些订票,票很快就卖完了,只会留下那些上万元的座位,坐上去了也不会安心。

我想看夜间赛,应该会很不错,气氛也会和白天的不一样,况且市区赛比较刺激。

但,那已经是十年后的事情了。

明晚八时开跑的新加坡站,第一位站上新国站冠军宝座的到底是哪位幸运儿呢?

去年三月在马来西亚雪邦站

[附加]:


Red Bull车手Mark Webber为新加坡站拍摄的宣传短片,值得一看。

延伸阅读:
Malaysia F1 Grand Prix-〖报告篇〗
Malaysia F1 Grand Prix-〖照片篇】比赛前
Malaysia F1 Grand Prix-〖照片篇】比赛开始

Saturday, September 27, 2008

四十八天

熬了三个星期,终于雨过天晴。


预试对我们来说只是一场热身赛,接下来的四十八天才是最关键的时期。

从考试的第一天开始,我知道我已经变成了迷途羊,
迷失在那人生道路上,完全看不见前方的曙光。

果然,我料事如神,犯下了好多好多很傻的错误。

有人告诉我,从这次考试中学习错误。

可惜,这是政府考试前最后一次学习错误的机会了。
我总觉得,同样的错误我还是会犯。

侥幸的是,我已经对得失成败看开了,胜过自己比胜过别人更重要。


这一次的考试读得好辛苦,
或许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考试的魔力。

长达三星期的考试,噩梦连连。

最后一天的历史PAPER 1,我把最后一题的答案给涂黑后,
趴在桌子上,我好累。

还有漫长的四十八天要走,时间不多,但就是很难度过。

过程会走得很顺畅,只是我的结局越来越明显。

一无所成。

写到这里,正巧听着3 Doors Down的《WHEN IT'S OVER》,
很应景的歌。


现在已经是深夜了,陪伴着我的只有那舒服的音乐,还有我在电脑前打键盘的声音。

寂寞,孤单,舒服。

我在它们之间画上了等号。

今晚,可以睡个好觉吗?

Friday, August 08, 2008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北京。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在鸟巢主体育馆掀开了序幕。



我看完了整场开幕仪式后,当下的心情十分激动
中国终于在全球40亿观众的眼前证明了华人强大的力量及团结一致的伟大精神。


依靠着阵容庞大的表演团队及高超的最新科技,
中国在当晚震撼了全球观众。


短短三小时的开幕仪式中,
背负着庞大压力的开闭幕仪式总导演,张艺谋成功将创意及中国千百年的历史结合在一起,发挥得淋淋尽致。


看过开幕仪式的,无不被中国千年历史及四大发明所吸引着。
书卷、茶道、戏曲、礼乐、弟子经、下西洋等等富有中华文化的文艺表演都吸住全球观众的眼球。


从倒数,到文艺表演、运动员入场,最后的火炬传递,
全球华侨的来源地向世界证明了我们华人的强大
我们不再是满口英文的黄皮肤,我们不再比西洋人瘦弱, 我们是全新的华人


全场最高潮的节目,莫过于压轴的点火仪式。
在最后一次的场内火炬传递后,就传到了中国体操王子,李宁的手中。
曾获得14次世界体操冠军(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的李宁,将自己吊到了体育场的顶处, 拿着火炬,在书卷跑道上绕场一周,最终在大火炬上点燃奥运圣火,
也终于解开了悬念多时的点火方式。


其实不难发现,中国的确为了让奥运更加成功,
除了投入了大笔资金,也充分得表现出了精益求精的精神,
哪怕是一点的瑕疵,也要更正好,一点小错误也不肯放过。
文艺表演早在七年前已经开始排练,
礼仪小姐更不用说,严苛训练不在话下,
全体工作人员,保密的态度也令人赞赏,
奥运保安工作,是近几届奥运中设备最好的一届。


如果地上有张十元钞票,
马来西亚会视而不见,将它踩在鞋底下,
中国则会将它拾起,为奥运活动区增添多一个垃圾桶。
中国人越来越像德国人,一点的小瑕疵也不放过。

中国是全球华人的根。
这场全球盛事有幸在自家门口举行,全球的华人都应因此而感到光荣。


我不奢望全球华侨都能鼎立支持,只望奥运能平安地举行。

中国人民,我为你们鼓掌。
全球华人,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因为,你我都是华人。


[附加]
1. 开幕仪式上总共用了三种语言。一种是中文一种是英文,还有一种我们听不懂的是法文

2. 进场秩序不是根据英文A~Z排,而是根据每个国家的简体字笔画来排的。笔画越少的在越前面。

3. 闭幕是8月24日,星期日晚上八点。

4. “体操王子”李宁曾经获得过十四个世界体操冠军。后来开创公司,推出李宁牌体育产品。目前公司,在全球体育产品行业,排行第四。

5. 奥运会主题曲演唱者为中国著名歌手刘欢和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
主题曲名为“我和你”(音乐录音短片--

6.与中国代表团旗手,姚明一起入场的小男孩是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 头部上还有一个伤口。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9岁的林浩临危不惧,冲进废墟营救同学,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7. 最后的火炬手,李宁是在开幕前一个月才收到通知。除了几名工作人员外,没有人知道谁是最后的火炬手,就连李宁的家人在开幕那天都不知道。
(两部关于李宁训练过程的短片--按(1)按(2)

8. 当晚总共有204个国家及地区的运动员参与入场仪式。同时,
汶莱代表队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国运动员之注册,所以被国际奥委会取消了本届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9.
为确保开幕式不受降雨天气影响,北京郊区和河北省进行了大规模人工消减雨作业,令整个开幕式期间,国家体育场没有出现降雨。

10.
奥运礼仪小姐是奥运会的「门面」之一,她们的官方称呼是「北京奥运会颁奖礼仪志愿者」,通俗的说法就是「礼仪小姐」。